2025-07-03
在今年港澳台侨联考历史考试中,一道关于《洛迦诺公约》的题目引起了轩然大波。考生直呼超纲!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翻开官方教材“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港澳地区、台湾省、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复习丛书”《历史》,该知识点就在第232页。
一、《洛伽诺公约》的内容与影响
PART.01内容
《洛迦诺公约》是1925年由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总称,核心内容包括:
莱茵保安公约:德、法、比三国互相保证《凡尔赛和约》划定的西部边界(德法、德比边界),承诺互不侵犯,并遵守莱茵非军事化规定;英、意作为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
仲裁条约: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条约,约定通过国际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争端,但德波、德捷的东部边界未获保证。
法波捷相互保证条约: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防御性协议,约定在德国进攻时互相支援。
PART.02影响
短期积极效应:暂时缓解欧洲安全矛盾,改善法德关系,推动德国重返国际舞台(1926年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长期隐患:
削弱法国地位:法国丧失对德制裁权,安全依赖英意空头保证,同盟体系崩溃。
纵容德国扩张:东部边界未受约束,为德国日后向东侵略(如1938年吞并苏台德区)埋下伏笔。
助长军国主义:德国借此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加速重整军备,最终撕毁公约(1936年进军莱茵兰)。
二、类似国际公约举例
PART.01
《凡尔赛和约》(1919年)
内容:结束一战,惩罚德国,包括割让领土(如阿尔萨斯-洛林)、限制军备、巨额赔款,并建立国际联盟。
影响:激化德国民族复仇情绪,埋下二战隐患;同时未能解决欧洲安全问题,为《洛迦诺公约》的调整提供背景。
PART.02
《四国条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
内容:美、英、法、日承诺尊重太平洋岛屿现状,终止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
影响:调整列强在亚太的均势,但日本因利益受损转向扩张,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伏笔。
PART.03
《慕尼黑协定》(1938年)
内容:英法默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换取和平”。
影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德国侵略野心,加速二战爆发;与《洛迦诺公约》的“东部边界不保证”逻辑相似,均以牺牲小国利益换取短暂稳定。
PART.04
《非战公约》(1928年)
内容:15国签署,承诺放弃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
影响: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缺乏制裁机制,未能阻止30年代的侵略行为,但为战后国际法(如纽伦堡审判)提供法理基础。
三、共性分析
上述公约的共同特点包括:
均势与妥协:通过牺牲部分国家利益(如德国东部、捷克斯洛伐克)或模糊条款(如非战公约)维持表面和平。
短期稳定,长期隐患:未能解决根本矛盾,反而激化复仇或扩张野心(如德国、日本)。
大国主导:英法美等通过条约体系维护自身利益,但缺乏对小国和新兴力量的公平对待。
这些案例表明,国际条约若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和公平性,可能成为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
此次联考历史中《洛迦诺公约》这道题引发的超纲争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官方权威教材的地位,以其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教育机构和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编教材和各种辅导资料,不能本未倒置。
同时,学生自身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而不是单纯依赖所谓的 “押题” 和 “秘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能力,避免类似 “超纲” 争议的再次发生。
如果您还想了解:港澳台侨联考冲刺、强化班,港澳台侨升学规划,港澳台侨联考报考,志愿填报等联考相关问题,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