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2025年港澳台联考在5月17日-18日正式拉开帷幕!今日,语文科目考试已顺利结束。已有考生透露了今年语文作文题目,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年的作文题目难度究竟如何,新民师中文谢老师第一时间对作文题目展开深度解读。
2025年联考语文作文题目
试题内容:
2025年的作文题是由主题作文二选一:
今年“定力”与“给我一片海”的命题设计,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文化认同和生命体验的多维度考查。以下从命题维度、方向和难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命题维度分析
(一)核心概念维度
1. "定力":
定力,源自佛教术语,佛教指祛除烦恼、妄想的功力。泛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的能力,也泛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强调在变化中的坚守能力。
外延涉及(示例):
(1)个人成长(专注力/抗干扰能力)
(2)文化传承(对传统的坚守)
(3)时代挑战(信息爆炸时代的价值选择)
2."给我一片海"
这是一个象征性命题,包含(示例):
(1) 空间维度(探索/自由/未知领域)
(2)心理维度(精神寄托/理想境界)
(3)生态维度(环保意识/人与自然)
(二)文化认同维度
两个题目题目均暗含中华文化语境:
1. "定力"与传统文化中的"不以物移"(《荀子·劝学》)"知止而后有定"(《大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心术))等。
2. "海"的意象可关联"四海一家"的民族观念,可关联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化而为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自由渴盼,可关联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浩瀚博大等。
(三)思维考查维度
1. 辩证思维(如定力≠固执/海的自由与风险)
2.隐喻解读能力(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表达)
3.现实关照能力(联系当代国内国际形势和青年处境)
二、命题方向解读
(一)潜在命题意图
检测考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
1. 价值锚定能力("定力")
在个人行为和修养上,在企业发展和担当上,在国家进步和国际交往上,在文化自信和坚守上等等,作出富有智慧和符合正确价值取向的选择等。
2. 精神扩张能力("海"的追求)
由 “一片海”联想到“自由博大”“梦想”“生命的力量”“未知领域”“神秘与未知”等。
(二)切入角度参考
1. 写作"定力"参考示例:
• 历史视角:敦煌守护者与"数字移民"的对比
• 科学视角: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研究
• 文学视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当代诠释
2.写作"一片海"参考示例:
• 地理视角:海岛青年的海洋生态保护实践
• 心理视角:突破舒适区或束缚区的成长叙事
• 未来视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洋想象
三、难度评估
(一)认知难度层级
1.“定力” 中等但需深刻
2. “给我一片海” 中等但需创意
(二)难点具体体现
1. "定力"易陷入:
(1)同质化(集中于学习专注力)
(2)空泛化(空洞说理)
2. "一片海"易出现:
(1)意象单薄化(仅描写自然海洋)
(2)逻辑断裂(从实景到象征的过渡生硬等)
这两个题目形成了"守"与"放"的哲学对位。同时当前中国发展形势和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大风大浪面前行稳致远,也是命题的大背景;
在时代潮流和发展形势面前,青年的思考、选择和坚守等能体现个人的价值观和智慧,也能彰显青年一代的价值认同和整体风貌。
谈及难度,两题均处中等水平,“定力” 需避免同质化与空泛,“海” 要防止意象单薄与逻辑断裂。
这组题目形成 “守” 与 “放” 的哲学张力,紧扣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在时代浪潮中思考价值坚守与精神追求。
谢老师提醒考生,备考积累的素材往往蕴含题目内核,培养 “一材多用” 的能力,方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
如果您还想了解:港澳台侨联考冲刺、强化班,港澳台侨升学规划,港澳台侨联考报考,志愿填报等联考相关问题,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